核心提示:年齡在增長,焦慮也會增長,身邊也許已經有同學、朋友已經走上了管理崗或者其他中層崗位,差距開始形成,如果不及時作出改變,只會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越拉越大。小編發現,雖然職場人的焦慮各不相同,但80%都經歷過這三種“水逆”期。
前兩天,微博上又出現了一個扎心話題#90后的你擁有多少存款#,很多網友留言表示自己一直在平均,從未被超過。
眼看著第一批90后已經快要30歲了,俗話說三十而立,但是真正能立起來的又有多少呢?
某權威機構發布數據,“27至35歲期間是職場人發生人生轉折的高峰期,其中職場人升任主管或經理的平均年齡僅為27歲。經統計,約有97%職場人的人生轉折從23歲后開始出現,到了27至30歲之間達到轉折點的小高峰,約有六成職場人在此期間發生過人生轉折;30到35歲之間則為人生轉折點的大高峰,近8成職場人的轉折點發生在30至35歲這個階段!
年齡在增長,焦慮也會增長,身邊也許已經有同學、朋友已經走上了管理崗或者其他中層崗位,差距開始形成,如果不及時作出改變,只會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越拉越大。小編發現,雖然職場人的焦慮各不相同,但80%都經歷過這三種“水逆”期。
01
頻繁跳槽之后,依舊前途不明
焦慮者:張靜
工作時間:4年
糾結問題:4年換了4份工作,仍然只是個助理。
張靜畢業于一所211大學,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,是進入了北京的一家外企,從事銷售助理的崗位。銷售助理的崗位要求并不多,張靜很快就掌握了工作的節奏,并且在大半年后就跳槽去了更大的同類型公司,依然做銷售助理。
時間一晃4年,這期間張靜又跳過2次槽,但至今還是從事著業務助理的職業,每天的工作繁雜而又重復,工資不高,也得不到領導的認可,這讓她又興起了想要跳槽的沖動。
但是回看自己4年的工作經歷,張靜自己也承認自己的簡歷投出去并沒有很大的競爭力,機緣巧合下,她找到了向陽生涯,決心通過一次職業規劃咨詢,讓職業規劃師幫助梳理自己,重新出發。
向陽生涯的職業規劃師陳老師在和張靜溝通之后,明確指出了她的問題。第一,職業定位不明確,所以四年來兜兜轉轉始終在重復自己不喜歡的工作,對工作沒有熱情,選擇用頻繁跳槽來進行試錯。這是很多職場人身上都存在的問題,雖然多次選擇是找準長期發展的職業方向的一種方式,但是客觀來講,每一次的職業選擇都會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不可逆轉的后果,當試錯成為一種心理慣性時,其實已經成為了一種自我逃避的借口。
第二,張靜對于工作的職業適應也存在問題,工作中發生一些摩擦是常有的事,你可以選擇直面,想辦法解決,也可以逃避、擱置,然而逃避的了一次,逃避不了第二次,在這個公司解決不了的問題,在下個公司多半還會出現。在找到職業定位之后,張靜還需要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價值,才能讓自己更快成長。
02
別人眼中的人生贏家,也有自己的困惑
焦慮者:王程
工作時間:7年
糾結問題:500強企業的中層,謀求轉型
王程目前在一家500強企業從事采購主管的工作,拿著不錯的薪水,一直是很多同學眼里的“人生贏家”。剛畢業時他進入了一家中等規模的企業做采購專業,一做就是5年,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之后順利跳槽
[1] [2] 下一頁